- A+
俄國作家列夫·托爾斯泰在他創作的長篇小說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,開篇就說: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;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……
其實家庭,對每個人和社會都是非常的重要的。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,也是國家的組成部分。有國才有家,有家才有國,是個辯證的關系。實現祖國的強大,首先要把每個家庭做好,國家才能強大。這次的疫情從肆無忌憚地襲來到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全過程,也說明了這一點。只有萬眾一心,中眾志成城,才能把中國的事情做好。
有位要好的朋友,乃一個小單位的領導,最近要在單位講家風問題的引導課。找到我,想聽聽我對家風的理解,聊聊我對家風問題的認識,或許能給他些啟發。基于上述情況,才有了此篇文字,我也是想到哪兒,說到哪兒。
說到家風,不能不重視家風,也不要把家風說的那么嚴肅。其實家風就是幼時在故鄉養成的生活習慣,這習慣像鄉音一樣,銘刻在了心里。家風一旦形成,有個傳承的問題,很多大家族,通常是親屬中間有一個相對杰出的人,他身上有值得學習效仿的品質,會帶來很大的影響。
父母的言傳身教,告誡孩子要從小就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慣,可以適應社會的各種變化。家風的建設還要擴展到鄰里社區。現在說的家風,不是一家一戶封閉和獨立的,成了社區,大家庭。要很好地把握好家風新的理念,通過具體的活動,通過共同生活,相互學習,真正推廣下去。
優秀的家風還要與時俱進。家風建設,必須取其精華,去其糟粕,與時俱進,賦予鮮活內容。像這次抗疫新冠肺炎就出現了很多好的家庭,醫務人員,社區、公安等等各條戰線的家庭,逆行抗疫的良好家庭和家風。
關于家風傳承問題。最好的家風傳承是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。家風不一定是非得給孩子講很多大道理,不一定非要樹立多么多么高的目標。家長首先要自己能做到,心口如一,言行一致。小孩子跟著學,長大了,讓他們自覺地明白應該怎么做。如果他從小跟家長建立了很好的感情,家長的話能接受,家長也會更了解孩子。如果一個人從小被告知黑的是白的,就會黑白顛倒,很難糾正。